金蜜蜂财经网

助力科研人才成长,学科竞赛启发青年学子科研兴趣

发现生物学的鲜艳色彩,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用人工智能技术“玩音乐”……近日,北京科学中心对北京地区中学生学科竞赛典型人物展开追踪。这是一场由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发起创办的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已经过数十年发展。当年的多位获奖者表示,在竞赛中对相关学科产生的深入认识,为他们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是北京地区中学生学科竞赛典型人物之一。“1989年,我高中时参加了竞赛选拔,整个过程节奏很快,很大的促进了我的学习能力。”马玉国回忆,选拔过程中,接触一个新知识的时间通常只有十几天,这对青年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是很大的考验。

助力科研人才成长,学科竞赛启发青年学子科研兴趣-图1

“除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科竞赛还帮我选择了科研方向和职业。”马玉国感慨,在走上科研道路的过程中,选择成为一名化学工作者,与最初选择参加化学竞赛这个决定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个机会,他更早地接触到化学学科的深层知识,并发现了自身兴趣所在。“竞赛的准备过程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学科,不论是我的同学,还是后来我在高校招收的学生,有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坚持从事化学学科研究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薛华丹也是典型代表之一。在备考过程中,她对生物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基于此,她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当时带领我备考的老师是一名医生,耳濡目染地,也让我开始思考生物学与医学的内在联系。”薛华丹是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西院放射科主任,“为人类服务,是我从事医学领域的初衷。”

助力科研人才成长,学科竞赛启发青年学子科研兴趣-图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关梓轩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曾尝试过数学、计算机等多个方向,并在物理学科上逐渐展露天赋。“参与学科竞赛是提高自我、挑战极限的机会,从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最宝贵的收获。”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历经数十年的积累,学科竞赛中已成长出大量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回顾他们的成长经历,能为研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vuvv.cn/html/73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